魅力兴文

兴文县位于宜宾市境东南,地处东经104°52′28″—105°21′23″,北纬28°04′28″—28°27′18″之间,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43公里,东南与泸州市相邻,南与云南省威信县接壤,西接珙县,西北接长宁,北与江安、泸州市纳溪区毗邻。全县幅员面积1379.89.1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438.63平方公里,全县森林面积达106.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39%。全县辖8个镇,4个苗族乡。年末总人口48887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94‰。少数民族总人口5.26万人,占总人数11%。

兴文县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扩权强县试点县、革命老区县,是“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大鲵之乡。全国产粮大县,被列为国家资源成熟型城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7年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

兴文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4℃,年降水量1710.2毫米。境内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红苕、马铃薯、木薯)、油菜、蚕桑、烤烟等农经作物。动物资源丰富,野生走兽类、飞禽类、爬行虫类均在50种以上,水产类11科45种,树、竹、草共有170多科1800余种。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初查有28个矿种,其中有石灰石100亿吨,盐48亿吨,硫铁矿13.5亿吨,煤11亿吨,页岩气可开采量达600亿立方米,列入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利用示范区。


兴文县历史悠久,公元677年,唐朝在此设置晏州,公元1574年明朝取“偃武修文”之意,改戎县为兴文县。兴文历史文化厚重,是古代僰人繁衍生息和最终消亡之地,是四川省苗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县,是川南早期革命的主要发源地,红军北上抗日的途经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主要策源地和转战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极具特色,风情浓郁,曾留朱德赋诗。兴文县旅游资源神奇而独特,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兴文石海”,其核心景区集世界特大岩海,中国最长游览洞穴、世界级规模大漏斗、天下第一石虎于一体,“四绝共生”神奇绝世。1983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词赞为“天下奇观”。省级风景名胜区“僰王山”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0千米,景区面积60平方千米,珍稀植物,葱笼翠竹,山泉、瀑布、溶洞等绚丽自然景观为主,具有秀、幽、险、旷、雄等美感,且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观光渡假好去处。




2018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脱贫摘帽任务和突如其来的“12·16”5.7级地震重大考验,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预计:全县GDP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9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亿元、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79亿元、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8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880元、增长8.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4186元、增长9.8%;服务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0.6%。

一、坚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

基础更加夯实。贫困县摘帽全面达标并通过市级初审。实现20个贫困村退出、1100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4%。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46户6680人。新建村组公路100公里、产业路161公里;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0处、水窖2059口,解决了1.12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建成村卫生室20个、文化室20个,升级改造农网项目21个。15个乡镇中心校、卫生院和便民服务中心全面达标。

增收更加多元。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123万元,支持4989户贫困群众发展到户产业,贫困户人均增收1490元。2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标。创新开展“以购代捐”,帮助1350户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强化劳务培训,组织贫困群众1.56万人外出务工;投入1200万元设立就业扶贫岗位基金,实现1250名贫困人口就近就业。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和省级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

保障更加到位。坚持四大片区扶贫督导,实施红黄旗评选制度,确保工作有力推进;创新开展抓党建促脱贫奔康“三联三同”活动,全县干部职工全覆盖联系帮扶13万余户城乡群众,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率先开发农村居民信息APP平台,得到省脱贫攻坚办高度肯定。发放助学金2119万元,受益贫困学生1.08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816万元,兜底保障贫困群众1.23万人;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101万元,惠及贫困户900余户。

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新型工业集群集聚。新增规上企业4家,规上企业累计达67家,总产值达66亿元。园区水电气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综合公路港一期、金鹅粉业、四星农业3个项目竣工,扬景陶瓷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宏盛石材等10个项目及鑫鼎力、中天炬、神州易桥3个总部经济项目落户园区,成功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长宁集输气干线工程全面完工,实现35口井产气,累计产气11.14亿方。新增注册建筑企业30家,建筑业总产值达10.5亿元。

现代农业提档升级。高标准建成水泸坝富硒大米现代农业公园,启动永寿片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建成世界大米博物馆。出台《兴文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支柱产业支持政策》,出栏山地乌骨鸡370.2万羽、生猪50.1万头、肉牛2.5万头,发展富硒粮油18万亩、中(苗)医药材2.1万亩、烤烟1.8万亩、蚕桑8.04万亩;宜长兴百里翠竹示范带建设加快推进,新造竹3.6万亩,仙峰苗族乡获评“中国方竹之乡”。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合作社53家、家庭农场32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成功创建省级山地乌骨鸡地标产品保护示范区。

全域旅游纵深推进。编制完成《兴文县全域旅游规划》《兴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兴文石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序推进,凉水湾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检,凤鸣山、甘洞湾苗寨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省景观评估,石菊古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启动兴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第一期8个项目建设,王山桫椤谷竹生态康养旅游、仙峰山避暑旅游、侏罗纪主题公园等8个项目签约落地并加快推进。举办国际苗族花山节、西部民歌大赛等文旅活动17场(次)。全年接待游客714.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2.33亿元、同比增长13.8%。

三、着力投资拉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县214个“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5亿元。新坝水库枢纽工程完工,芭茅沟水库枢纽工程完成工程量的75%。成贵铁路(兴文段)通车试运行,隆黄铁路(兴文段)完成工程量的50%,纳黔高速公路连接线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兴文客运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石海通用机场完成场址初选。国网莲花220KV变电站竣工。空铁湖区核心区市政道路及公共服务设施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校迁建等27个项目加快推进,申家坳至温水溪石海互通道路景观改造提升等41个项目竣工。

对上争取成效明显。紧盯中省市项目资金支持投向,包装储备项目408个、总投资1041亿元。围绕交通设施、棚户区改造、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积极对上汇报争取,争取到农发行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10亿元,对上争取项目获批130个、到位资金10.5亿元。

要素保障不断优化。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2个,复垦利用挂钩指标885亩,成功协调用地指标500亩,完成项目征地1186亩。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累计发放贷款15.76亿元。实施“苗乡人才归巢计划”,建立苗乡英才智库,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5名。

四、突出区域统筹,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完成箭道子房屋征收拆除,启动人民医院南侧A地块、菜籽坝地块预拆迁。万汇国际、古宋金街、公园华府、城首席等项目进展顺利,王大道全面完工。新增百年鸿人酒店、苗寨风情主题酒店等特色餐饮住宿38家,成功打造苗城印象特色美食一条街。空铁湖区兴文站周边市政道路及站前广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新建道路景观节点20处。实现房产交易4873套、交易额17.16亿元。新增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

乡村面貌逐步改观。完成塘上至柏坳林、王山至仙峰公路升级改造。启动五星镇、太平镇等4个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建设。太平红星新城、大坝荣沣锦苑等集镇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王山镇获评省级特色小镇,莲花镇、仙峰苗族乡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完成避险搬迁200户,改造农村危房和土坯房1702户。打造省级“四好村”10个、市级“四好村”50个、幸福美丽新村54个。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持续开展扬尘、油烟、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PM2.5平均浓度下降15.2%,空气优良天数达312天。深入实施“河(库)长制”,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落实重点小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61万元;关闭散、乱、污企业20家。累计办结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7件、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任务33个。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营造林8.02万亩,新增公园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2.64%。获评全国林业生态保护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仙峰苗族乡被评为省级森林小镇。

五、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释放新活力

重点改革有突破。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全天候”政务服务,行政许可承诺时限提速80%以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帮助村资公司增收。国家智慧城市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完成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减免税费1.06亿元。深化医联体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启动农房确权颁证工作。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385万元。“栽桑养蚕:乌蒙山石漠化地区脱贫奔康走出的新路子”模式被评为四川十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招商引资有成效。突出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县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00余次。举办集中签约活动4次,促成青山岩生态旅游、正圣石材等15个项目签约落地。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投促活动5次,签约项目16个,协议总投资110.8亿元。成功举办医药产业推介会和文化旅游交流投资促进活动。全年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2个,实际利用国内市外投资44亿元。

开放创新有活力。兴文县与九寨沟县缔结为友好县,与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签订县校合作协议。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家媒体聚焦兴文”新闻摄影采访活动。“苗家惠嫂”与成都中优创新贸易公司实现混改合作,成功输出劳务品牌。成立方竹研究院、山地乌骨鸡研究院和富硒水稻研究所,推动农特产品生产技术创新。放宽市场准入,新增市场主体3263个,民间投资增长69.5%。激发创新活力,争取省市科技项目6个,申请专利183件,注册商标159件。

六、致力民生民本,人民生活获得新改善

全力以赴抗震救灾。“12·16”5.7级兴文地震是宜宾有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在中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第一时间启动地震Ⅲ级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全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积极应对,有力、有序、高效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我们共同克服了灾害造成的艰难困苦,24小时内全面完成人员搜救,震后5天内16名受伤群众得到精心医治并康复出院,884名临时过渡安置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人员“零死亡”,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重建有序推进,灾区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

民生保障持续强化。投入民生资金21.15亿元,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8%。城镇新增就业4943人,城乡残疾人居家就业34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发放低保、医疗、特困残疾等救济救助、优抚补贴金9800万元,惠及群众41.36万人次;投入845万元,完成12个养老院全域提档达标建设,为12850名失能和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认定评估。启动中高考综合改革,高考上线人数连续15年增长。普照医养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县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二乙医院,县中医医院创三级中医医院通过省级评审。实现药品零差价,让利患者5190万元。成功创建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大坝苗族乡评为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六大工程”,成功创建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民兵整组、国防潜力调查、征兵等武装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气象站完成整体搬迁。同时,新闻出版、电子政务、档案、地方志、爱国卫生、住房公积金、防邪、红十字、保密、青少年、妇女儿童、对台、老龄等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屠宰检疫、生猪及生猪产品等重点环节监管,有效防控非洲猪瘟。创新开展指尖普法,办结法律援助2526件。“三个常态化”抓好信访工作,按期交办率、规范办结率达100%。创新“三警合一”警务模式,发案率同比下降43.85%,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禁毒工作成效明显,被省禁毒委命名为全省禁毒严打整治行动成绩突出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启动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狠抓作风转变,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98件、政协委员提案121件,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00%。精简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精简率52.96%。深入开展“双千”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35个。实施政府工作定量考核,发出通报54期、问责19人。持续推进“四风”问题整改,“三公”经费压缩6%。加大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力度,及时整改“阳光问廉”栏目曝光问题。加强审计监督,查出违规资金957万元,节约财政资金6091万元。



景区名称:宜宾凉水湾风景区 ×